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滨河街道以家庭这一社会最基本单元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幸福家庭工程”,通过“5+2”的工作模式,即“五项行动,两大计划”,提高家庭和社会满意度,努力实现建设幸福家园、和谐社区的目标。
五项行动,筑幸福家园。针对辖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类型人群推出一系列服务活动。阳光宝贝行动。利用社区七彩小屋、成长新起点等平台,面向辖区6岁以下儿童,开展了以关爱女孩、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特困及残疾儿童为主题的“阳光宝贝行动”;成立“儿童早教·亲子园”,让孩子们在社区志愿者的关怀下健康快乐的长大。幸福花季行动。针对辖区放学后无人照顾的孩子,社区开设了“四点半”课堂和“寒暑期成长新起点”,由阳光助学志愿者将其接到社区,并提供课业辅导及棋类、舞蹈等兴趣培训服务;同时,利用社区家长学校,定期开展“爱国教育·国学园”、“青春期教育·青涩果园”、德育知识讲座等活动,指导家长做好子女沟通教育工作。共驻爱巢行动。针对成年人家庭,开展了“新婚夫妇登门祝贺”、“产后妇婴登门随访”等服务。充分利用社区市民学校,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婚育知识、产期护理”等女性专题讲座,为辖区育龄妇女建立了婚、孕、育全程信息档案,力求为婚育期女性提供贴心的跟踪服务,将“家”的温暖送到妇女群众心中。金色夕阳行动。针对辖区的空巢、独身、特困等老年人群体,设立了星光老年之家,定期为65周岁以上老年人上门义诊并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幸福指数;成立老年人互助协会,为其倾谈心声、健身娱乐搭建平台,形成以老管老、以老助老的良好局面。温情流动行动。以“关爱农民工·同城享幸福”为主题,协调各职能部门开展进工地“送图书、送清凉、送电影、送健康、送欢乐”等活动,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利用“绿色网吧”开设“亲情视频聊”,为留守儿童和外出打工的父母架起交流的桥梁;依托社区“爱心慈善超市”接受爱心企业、爱心人士捐赠的衣物、生活用品、常用药品等,免费向外来农民工和服务者发放。计划打造“探亲小屋”,为农民工家庭提供团聚的场所,让他们充分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
两大计划,促和谐社区。素质提升计划。每月定期举办“社区大讲堂”,通过邀请专家授课、身边能人现身说法、集体观看专题片等方式,讲授子女教育、妇儿维权、营养保健、文明礼仪等知识,全面提升居民文化、道德等综合素质。建立舒心大姐工作室,针对辖区青春期、婚育期、更年期女性的不同特点和苦恼,免费开展一对一心理疏导,促进妇女心理健康。同时,为强化无业居民就业创业能力,我们以实用技能、科学理财、创业常识等为主要内容,每季度开办一期培训班,累计培训辖区居民2500多名,使其掌握了剪纸、编织、烹饪等一技之长,组建起多个小型的家庭手工作坊,在新区妇联的帮助下,为周边旗区的多家工艺品店提供货源,实现个人就业、家庭致富、社会和谐的预期目标;巾帼志愿服务计划。街道社区吸纳辖区女性在职党员干部、退休老党员、老干部和在校女大学生等115人,组建了妇儿维权、文艺演出、医疗卫生、爱心帮扶、亲情陪聊、低碳环保6支巾帼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例如妇儿维权服务队通过面对面拉家常、心贴心解矛盾等形式,专门调解家庭纠纷,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还有文艺演出服务队积极开展“六个一”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每年举办一次“邻里文化节”,每季举办一次“百姓大舞台”,每月举办一次“群众卡拉OK”,每周放映一场电影,每天举行一场广场舞活动,每个小区成立一支健身舞团,极大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新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滨河街道建设幸福家庭工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健康、文明、幸福为出发点,不断增强居民建设幸福家庭的主体意识,实现以家庭和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康巴什新区滨河街道办事处 杨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