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单位风采展丨乌审旗:让优质医疗服务“触手可及”
发布日期:2024-05-20 09:06
来源:乌审旗卫生健康委员会
字号:
打印

  苏力德苏木一名年逾七旬的老人摔伤,赶到卫生院后第一时间得到诊疗;几十公里之外,乌审召镇一村民突发急性阑尾炎,在卫生院拍了CT,即刻传输至乌审旗医共体总医院人民医院院区CT科室…… 

  2021年乌审旗被确立为自治区第二批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旗县,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激发基层运行活力为重点,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一方面做加法,推动资源、人才“双下沉”;一方面做减法,数字赋能打造全旗卫健系统“一张网”,逐步构建“基层首诊、上下联动、双向转诊、急慢分治”的就医新格局。乌审旗医共体建设走在了市、自治区前列,并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和全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近日,乌审旗探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案例入选“第二届全国医共体建设优秀创新成果展”。 

  做加法,推动医疗资源和人才“双下沉”

  坚持党建引领,成立医共体党委,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聘任制和年薪制,公开选聘公立医院院长5名,赋能医共体高质量发展。总院出台统一诊疗技术操作流程和质控标准,定期组织质控、医疗等专家到各分院开展坐诊、质控指导等,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畅通转诊“绿色通道”急慢分治,双向转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优秀医疗人才向基层“双下沉”,从而实现基层卫生院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双提升”。一方面,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对苏木镇卫生院进行升级改造,添置和更新了基层医疗机构CT、DR等医疗设备;另一方面,以“技术、服务、人员、管理”四下沉,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的技术培训和管理,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水平。总院坚持“一院一策”,选派重点科室负责人担任分院业务副院长,赋能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成立旗、镇、村“3+1”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68支,重点人群签约率95.2%,推动就医重心下沉。同时建立“三位一体”的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模式,将疾控中心纳入医共体建设,由疾控中心提供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构建“纵向机构结合、横向服务整合”的旗域医防融合新格局。2023年,全旗门急诊服务量50.9万人次,较2020年增长48.5%;出院患者13786人次,较2020年增长15.5%;完成出院患者院内手术2131例,较2020年增长24.8%,中医(蒙医)就诊人数占比达39.2%,县域就诊率和基层就诊率诊率双提升。 

  做减法,数字赋能打造卫健“一张网”

  “患者在分院做了CT之后,片子实时传输过来,我们能立刻了解病人的情况,发现有较疑难复杂的病患,分院无法接诊的就提出向上一级医院转诊。”医共体总医院CT科室负责人说,对于一些疑难病或重症,则邀请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专家会诊。 

  据了解,乌审旗建成旗域医共体云平台,实现医疗、公卫、电子病历和影像系统等互联互通、集中调度、统一监管。总院建立了远程影像诊断中心等“4个中心”,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在旗级”。目前累计开展远程影像557例,远程心电307例,远程超声会诊456人,转诊患者426人。通过‘一张网’实现了‘技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基层群众在卫生院就能享受上一级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有效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打破藩篱,先行先试。随着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乌审旗卫生健康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乌审旗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斯庆图娜拉表示,下一步乌审旗将以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为努力方向,奋力建设县域医共体改革“新样板”,让老百姓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 

  (文/ 樊敏 杨俊娥)
相关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