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生了...
高血脂如何正确用药及注意事项,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概率增多,日常运动减少也使得“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常见疾病,那么高脂血症是什么?有哪些药物可以治疗呢?需要注意什么,怎样预防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一、高血脂诱因与症状 高脂血症通常是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脂蛋白合成及代谢过程的异常均而导致血脂异常,按照发病原因,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脂血症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因此具有家族聚集性。大多数原发性高脂血症原因不明,可能是基因突变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良的饮食习惯、缺乏体力活动、肥胖、抽烟、酗酒以及年龄增加等生活因素均可能导致原发性高血脂。继发性高脂血症由其他疾病及已知原因导致的血脂异常,如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肝脏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囊卵巢综合征、库欣综合征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可能引起高脂血症,如糖皮质激素、噻嗪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部分抗肿瘤药物等。值得注意的是雌激素缺乏也可导致高脂血症的发生。 高脂血症一般没有明显不适的症状,大多数都是在因其他疾病就诊或常规体检时发现,也有部分患者因出现血管疾病并发症而得以确诊。这些脂质是身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但当它们超出正常水平时,就会造成问题,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密切相关,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二、高血脂的临床分型 高脂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密度胆固醇异常降低。面对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高胆固醇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 三、高血脂的药物分哪些类,如何选择? 干预生活方式是降脂治疗的基础,对于轻度血脂异常,首先应该在生活上做调整饮食结构、控制体重、加强锻炼等方式来干预。但非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大部分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改善,血脂水平未控制在预期水平内,则需联合药物治疗。 调血脂的药物品种比较多,下面简单介绍几类常用的调血脂药物。 (1)他汀类:现可供临床选用的他汀类药物有:阿托伐他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一线药物,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作用最强的一类药,适于高胆固醇血症和以胆固醇升高为主的混合型高脂血症。主要需要警惕肌病和肝脏不良反应,其他还有胃肠反应、皮肤潮红、头痛等。肌病临床表现包括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出现肌炎及严重横纹肌溶解的病例是比较罕见的,且多发生在合并多种疾病和(或)联合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 (2)贝特类:主要药物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等。贝特类药物是降低甘油三酯为主要治疗目标的首选药。用于治疗混合型血脂障碍(如血液中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升高)及低高密度脂蛋白和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风险的患者(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或以甘油三酯或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为主的原发性高脂血症,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肌痛、肝脏转氨酶升高、肾毒性。合用他汀类调节血脂药物可增强肌毒性。 (3)烟酸类:主要药物有烟酸,阿昔莫司等。属于B族维生素,超过维生素作用的剂量时就能起到调节血脂的作用。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在HDL-C降低或合并甘油三酯增高时尤为适用。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反应、恶心、便秘或者腹泻。 (4)胆汁酸螯合树脂:主要药物有考来烯胺,考来替泊。是不被肠道吸收的高分子阴离子交换树脂。该类药物主要是干扰胆汁酸肠肝循环的过程,促使胆固醇从体内排泄,树脂类调脂药均为口服。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主要药物有依折麦布。主要通过抑制肠道内饮食还有胆汁中胆固醇的吸收。由于选择性抑制小肠胆固醇转运蛋白,有效减少肠道内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以及肝脏胆固醇储量,不能与葡萄柚汁合用,以免因血药浓度升高而发生不良反应。 (6)抗氧化剂:主要药物有普罗布考。是通过降低胆固醇合成与促进胆固醇分解,使血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通过抗氧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消退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7)PCSK9抑制剂:临床用于接受最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仍不能降至理想水平,并还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较高的患者。代表药物:依洛尤单抗注射液,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 四、高血脂药物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 定期监测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应在用药4-6周内复查血脂、肝酶和肌酸激酶,如血脂参数能达到目标值,且无药物不良反应,逐步改为每3-6个月复查1次。如治疗1-3个月后,血脂仍未达到目标值,需及时调整降脂药物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物。 保持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可有效预防高血脂。如饮食方面:低盐、低脂、高纤维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限制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维持适宜的BMI(18.5-23.9 kg/m²),避免肥胖。运动方面:每周进行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也可以通过冥想、瑜伽、深呼吸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形成戒烟限制酒饮的生活习惯。定期体检可以确保体内的血脂水平正常,如若检查有异常,应该咨询医生,有效地及时干预疾病进展,避免诱发严重疾病。 (文/ 武智渊)
2024年,内蒙古地区雨水充沛,野草、蒿草等植物的生长茂...
抗过敏“神药”冲上热搜!紧急提醒并非人人适用, 2024年,内蒙古地区雨水充沛,野草、蒿草等植物的生长茂盛,大家不约而同反映“提前开始有症状了”。受天气变化影响,预计今年的花粉产量高于往年,大气中花粉浓度会比较高,“防过敏神器”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物再次冲上热搜。 关于过敏,经常听到身边过敏朋友、同事的诸多疑问,比如“这类抗过敏药是不是有激素?”“‘防过敏神器’是否有副作用?”“我该如何寻找过敏原?”......今天,来和大家聊一下日常生活中关于“过敏”和“过敏药物”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过敏反应? 有人吃鱼虾、芒果身上起红疹,瘙痒;有人吸入粉尘、花粉会打喷嚏、流鼻涕;有人使用某些药物后全身起红斑、风团甚至呼吸困难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但是医学上“过敏”属于“变态反应(超敏反应)”,它是指机体对特定物质产生的一种免疫反应,不是通常所说的免疫力低下,而是免疫系统针对机体外来物质所产生的不正常过强反应。 过敏反应是全身性的问题,不同地方受累出现的症状不同。过敏反应主要表现在这四个方面: (1)皮肤表现如红斑、丘疹、风团等(比如荨麻疹、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等); (2)呼吸道上的表现如打喷嚏、流鼻涕、咳嗽等(过敏性鼻炎、变应性哮喘等); (3)在眼结膜上的表现,如眼睛发痒,流泪(过敏性结膜炎等); (4)消化道的表现,如腹痛、腹泻等(荨麻疹、胃肠炎等)。 过敏反应的发生需要过敏体质+过敏原。常见的过敏原是食物:如海鲜、肉类等高蛋白食物。除了食物之外,以下这些物质也是过敏原: (1)吸入物: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 (2)药物: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药物都有致敏可能,常见的如青霉素、非甾体消炎药(如布洛芬等)、抗抑郁药等。 (3)接触物:油漆涂料、染发剂、化妆品等。 二、过敏反应该如何治疗?哪些人群慎用? 我们常说的抗过敏药物,一般是指“抗组胺药”,冲上热搜的氯雷他定就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氯苯那敏等。这一类药物都是非激素类。 不过,部分人群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等嗜睡症状(开车、高空作业人员需谨慎使用),其次有心脏疾病的患者也应慎用。长期使用这类“抗组胺药”的人群,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对于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的情况,医院可能会使用到所谓的激素药物(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甚至肾上腺类的药物。 对于反复出现过敏反应的人,可以做过敏原的检测。(目前,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鄂尔多斯市第二人民医院有针对过敏原的检测)。 检测过敏原是有意义的,数值越高,过敏概率越大,过敏程度也可能越严重。检测报告显示某种过敏原阳性,实际接触了这种过敏原后的确会出现过敏反应,脱离过敏原后症状会减轻,那么就基本可以确定此物对你致敏。所以并不需要盲目的忌口或者做其他不相干的行为,以免耽误病情。而对于检测中没有的项目,则需要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了。 三、过敏体质人群该如何避雷? 1.远离过敏原。 2.遵医嘱使用抗组胺药,对于慢性疾病患者切忌擅自停药。 3.出现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的(如胸闷、呼吸困难等)及时就近就医。 过敏反应一旦发生,后果可能超乎您的预期。所以,我们必须对过敏性疾病加以重视,及时就医治疗,不可耽误病情。 (文/ 武智渊)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
甲乙丙丁戊,治肝“药”有法, 2024年7月28日是第14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消除肝炎,积极行动”。据统计,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占全球近一半,这些原发的肝癌病例多因肝炎,尤其是乙型肝炎引起。肝炎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临床上它通常包含五种类别,分别是由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五种肝炎。这些肝炎都是有传染性的,都会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其中乙型和丙型肝炎可以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给全球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针对这五种类型的肝炎,医药科研领域一直在努力,分别研发出了不同类型的药物,有的也有了针对性的疫苗。 1.甲肝预后前景好。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预防HAV感染的方法包括接种甲型肝炎疫苗、甲肝免疫球蛋白以及注重卫生措施。急性甲肝多有自限性,采取的治疗手段主要是支持疗法,包括多休息,摄入清淡有营养的饮食等。据统计,85%的甲肝患者在3个月内可获得临床和生化恢复,几乎所有患者在6个月时都能恢复,只有极少数可能进展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这类患者除积极的支持治疗外,还可能需要肝移植。 用药:存在消化道症状时,需注意电解质平衡,可酌情用一些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和双环醇等,起到抗炎、抗氧化和保护肝细胞等作用,有望减轻肝脏炎症损伤;同时应当慎用可致肝损伤或经肝脏代谢的药物。 2.乙肝用药武器多。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依据感染的时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预防HBV感染的方法包括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无论急性还是慢性感染,治疗上主要是抗病毒,以降低HBV相关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率。 用药: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口服的核苷类似物,目前首选恩替卡韦、替诺福韦、丙酚替诺福韦,服用方便,不良反应少,但需要长期用药,治疗疗程不确定。另一类是针剂,包括长效干扰素和普通干扰素。相比口服药来说,针剂不良反应多一些,但疗程固定,实现临床治愈(乙肝表面抗原转阴)的机会多。除此之外还有抗炎、抗氧化、保肝治疗,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制剂、多不饱和卵磷脂制剂和双环醇等,可以减轻肝脏炎症损伤。还有抗纤维化治疗用药,包括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瘀片,存在明显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可酌情选用。需要注意,谷氨酰胺基转移酶明显升高的患者可以酌情使用,但不宜多种药物联合。 3.丙肝复方新药好。丙肝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以消化系统为主,表现为恶心、食欲下降,部分患者可有黄疸。目前尚未有相关的预防疫苗,无论急性还是慢性HCV感染,均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和抗病毒药物对于丙肝改善可能有一定帮助。 用药:目前临床的常用药包括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它是一个复方制剂,由索磷布韦400毫克和维帕他韦100毫克组成,每日一次,每次一片,连续治疗12周。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腹水、肝性脑病或胃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可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的基础上联用利巴韦林,治疗12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也是一款复方制剂,每片包含50毫克格卡瑞韦和20毫克哌仑他韦,每日一次,每次三片,根据不同情况连续治疗8~16周。无论哪种基因型,这两种方案都很有效,安全性也良好。但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不推荐与以下药物合用:胺碘酮、某些抗癫痫发作药物(如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奥卡西平)、利福霉素类、某些HIV抗逆转录病毒药(如依非韦伦)、圣约翰草。 4.丁肝重在防乙肝。由于丁肝病毒(HDV)依赖乙肝病毒(HBV)来复制,因此丁肝患者往往同时患有或既往得过乙型肝炎。HDV与HBV重叠感染后,可促使肝损害加重,并易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 用药:目前针对HDV感染既无疫苗可预防,也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对HBV易感者广泛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HDV感染切实可行的方法。急性丁肝的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重度急性丁肝患者应转诊接受肝移植评估,并实施针对乙肝的抗病毒治疗,尤其是能检测到HBV病毒量阳性的患者。慢性丁肝患者如果血清丙氨酰胺基转移酶升高和HDV病毒量阳性,应积极用药治疗,主要是长效干扰素。 5.戊肝大多可自愈。戊型肝炎是由戊肝病毒(HEV)感染所引起,其流行特点类似甲型肝炎,多经粪-口途径传播,为生食肉类或饮用污染水源导致。该病的治疗取决于患者的免疫状态和病程阶段(如急性期还是慢性期)。目前我国已经有预防戊肝病毒的疫苗,主要是面向有风险的人群接种。 用药:急性HEV感染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为轻度自限性疾病(4~6周内自愈),一般预后较好,因此大多数患者只需给予支持性治疗。急性HEV感染后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能需要肝移植。慢性HEV感染几乎都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治疗包括减少免疫抑制治疗和/或启动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药物为利巴韦林,剂量为600~1000毫克/日,治疗12周。如果治疗失败,可考虑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和索非布韦治疗。 (文/ 武智渊)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
世界高血压日—降压药物小课堂,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为此,197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决定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高血压治疗包括单纯生活方式改变或生活方式改变联合降压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限盐、适当的有氧运动、健康的饮食模式、限制饮酒等;当单纯生活方式无法良好控制高血压状态,且当前特征满足需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标准时,则需结合您的基本情况给予个体化的初始降压药物治疗,那么降压药物种类有哪些?服药期间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一、降压药物的种类有哪些? 降压药种类主要包括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或ARB(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β受体阻滞剂类、CCB类(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类等,针对常见的几种药物分类,详情如下: 1. ACEI或ARB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或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受体,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它们不仅降压效果显著,且能改善心功能,保护肾脏。如卡托普利、贝那普利等。 2. β受体阻滞剂类:这类药物通过阻断β受体,降低心率和心肌收缩力,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降压的效果。它们特别适合伴有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3. CCB类:这类药物通过阻断钙离子进入细胞,降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力,从而起到降压的作用。它们对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等患者尤为适用。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4. 利尿剂类:利尿剂通过促进尿液排出,减少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含量,从而降低血压。它们对于高盐饮食、水肿等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单一药物治疗血压无法达标的情况,考虑选择联合应用两种降压药物。联合用药时,更多地考虑到药物的降压作用机制具有互补的效果,并可以抵消或减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如ACEI、ARB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单片复方制剂通常由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组成,在提高用药依从性角度而言具有很大的便捷性,例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氨氯地平片等。 二、服药期间需注意哪些事项? 1. 请固定在每天同一时间服药,一般情况下需晨服。服用片剂或胶囊时,请用适量清水送服,勿干吞、干咽。服药后15分钟内不要躺下,以免药物停留在食管,造成食管灼伤。用药期间如果坐躺后迅速起身,可能出现头晕或晕倒。需要注意缓慢起身,爬楼梯时也请小心。用药期间如果您出汗过多,或出现呕吐或稀便,可能导致低血压。请尽量避免以上情况,天气热或运动时请多喝水。 2. 如您服用的是控释片,请完整吞服。某些缓释片可掰开后服下,但不能咀嚼或碾碎服用。如您服用的是分散片,可用水溶解后服用。 3. 如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需关注两种药物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例如抗酸药(如氢氧化铝)可减少福辛普利的吸收,降低其疗效,合用需间隔至少2小时。 4. 关注药物对自身血糖、钾离子等水平的影响,按要求定期检测。如美托洛尔可影响血糖水平,可能会掩盖低血糖引起的心跳过快,糖尿病人群请密切监测血糖。 5. 高血压属慢性病,长期用药后不可自行随意停用,以免引起高血压恶化。用药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和心率,以更好地评估药物对您的影响。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降压治疗的基本措施。日常饮食中建议您尽量减少钠盐摄入,增加富含钾、钙、膳食纤维等食物摄入。建议吸烟者戒烟,且避免使用电子烟替代。日常饮酒者,白酒、葡萄酒或米酒、啤酒摄入每天应分别少于50、100和300毫升。超重或肥胖的人群需控制热量摄入,同时避免过快、过度减重。每天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熬夜,如您服用利尿剂类降压药,例如呋塞米片时需避免睡前服用,因睡前吃药会导致夜尿过多影响您的睡眠。工作中尽量保持处事不惊、遇事不慌的良好心态,避免情绪起伏的环境和事件。愿您做到血压知晓,控制达标! (文/ 武智渊)
一、疼痛的治疗方法 Q:疼痛治疗有哪些方法? A...
临床药师与您聊疼痛, 一、疼痛的治疗方法 Q:疼痛治疗有哪些方法? A:疼痛可以有物理治疗、介入治疗、药物治疗、心理疗法、音乐疗法等多种方法干预。药物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疼痛除了病理、生理原因,心理、社会、精神等因素也都可能对疼痛程度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控制疼痛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调节和适应同样对镇痛至关重要。 Q:镇痛药是不是能不用就不用? A:该用,就要用。 经过专业评估,如果疼痛达到中重度,就需要使用。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控制疼痛,改善生活质量。此外还应强调几点: 尽早使用,效果好。 缓控释(长效)制剂,按时服。到点服药,不痛也要服。 即释(短效)剂型,按需服。与缓控释(长效)剂型联合使用时,仅在疼痛加重时使用。 Q:使用镇痛药会不会成瘾? A:几乎不会。 吗啡、羟考酮等阿片类镇痛药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因此患者常会因为担心成为“瘾君子”抗拒用药。事实上,我们使用阿片类的目的是镇痛,而成瘾是因为产生了欣快感,镇痛≠欣快感。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用于癌痛镇痛,成瘾的发生率仅为0.02%~0.03%。可以说,疼痛是成瘾最好的拮抗剂。 此外,目前癌痛镇痛一般都选择缓控释(长效)剂型,药物成分缓慢、持续地释放,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疼痛,同时也极大程度地避免了由于血药浓度迅速攀升引起的欣快感,进一步降低了成瘾的发生率。 Q:阿片类药物最大日剂量是多少? A:药品说明书通常都会标注最大日剂量,但对于癌痛镇痛,阿片类药物由于不存在剂量封顶效应,没有极量限制。医生和药师会根据患者对阿片类的耐受程度个体化调整给药剂量,只要不良反应患者可以耐受,可以增加阿片类剂量直至镇痛满意。 Q:镇痛药是不是用上就停不了、只能越用量越大? A:不是。 经过规范镇痛治疗,疼痛是可以完全控制的。疼痛平稳控制一段时间以后,经过医生和药师的重新评估,可以在其指导下尝试逐步减低镇痛药物的剂量,甚至实现停药。 Q:阿片类有哪些不良反应?该如何应对? A:常见的阿片类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排尿困难、恶心、呕吐、眩晕等。除便秘以外,其他不良反应通常经过一周左右的时间,身体都可以适应。便秘的发生与用药时间、剂量存在相关性,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药物和非药物干预手段进行预防和缓解。因此,发生不良反应,不一定必须停药,需要经过医生或药师的评估,再进行决策。 Q:一种阿片类药物用了一段时间,需不需要换另一种,以减少副作用和成瘾的发生? A:不需要。 首先,如果目前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可以达到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没有不可耐受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就没有更换品种的必要。其次,不同的阿片类药物在镇痛机制、不良反应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如果更换,请务必在医生和药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调整。 成瘾性方面,阿片类用于镇痛场景的剂型、剂量和给药方法,导致成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轮换阿片类品种,并不能进一步降低这一风险。 Q:镇痛药已经用很大量了,效果仍然不好怎么办? A:需要请医师和药师评估,是否存在神经侵犯、骨转移、脑转移等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加用相应的辅助镇痛药物。如合并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加用普瑞巴林或加巴喷丁,合并骨转移可加用双磷酸盐类,合并脑转移可加用地塞米松等。此外,由于情绪调节和疼痛存在某些共同的神经递质,医生也可能会加用一些抗抑郁药物。这些辅助镇痛药物都是镇痛药的有力助攻,增强镇痛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降低镇痛药的剂量,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二、镇痛药物的分类 Q:镇痛药物有哪些? A:世界卫生组织(WHO)把镇痛药物分为三级,根据疼痛程度由轻到重依次选择第一、二、三阶梯用药。 第一阶梯:非甾体镇痛药。常用药品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塞来昔布等。 第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常用药品曲马多、可待因、布桂嗪、哌替啶等。一些含有小剂量阿片类药物的复方制剂,也属于第二阶梯用药,如氨酚羟考酮、氨酚曲马多、氨酚待因等。 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常用药品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 此外,癌性疼痛还经常涉及神经病理性疼痛、骨转移疼痛、内脏绞痛等多种疼痛,除了以上经典镇痛药物以外,医生也可能根据病情,为您加用其他药物控制相应疼痛。最常见的是常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有了这些药物的助攻,既可以增强镇痛效果,又可以降低经典镇痛药的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Q:常用的强阿片类药物有哪些? A: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强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剂型包括口服、注射、栓剂、透皮贴剂等。作为WHO三阶梯镇痛中的第三阶梯用药,这一类药物镇痛效果最强。但由于具有成瘾性,在我国属于麻醉药品,实行特殊管理,患者需要凭具有相应处方资格的医师开具的“红处方”到门诊/住院药房取药。 Q: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不可以把药片掰开或碾碎服用? A:缓控释剂型请整粒吞服。 缓控释剂型是采取了特殊工艺的剂型,可以使药物匀速或近似匀速地缓慢释放,以保证12小时持续发挥作用。如果掰开或碾碎这种药片,其缓控释的工艺就被破坏,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全部释放,不能达到“持续”有效的用药目的,还可能导致血药浓度的短时升高,增加药品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缓控释剂型,如吗啡缓释片、羟考酮缓释片,请您务必整粒吞服。 Q:缓控释剂型是不是镇痛起效慢? A:不一定。 以原研羟考酮缓释片为例,制剂由38%的速释成分和62%的缓控释成分组成,速释成分保证了片剂口服后可以迅速发挥镇痛作用。临床数据表明,八成以上病例可以实现30分钟内起效。 Q:门诊取的红处方药品,如果回家发生疼痛加重,用药量增加,是否可以提前返院续开处方? A:不可以。 红处方开具的是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实行特殊管理,续开处方日期严格按照上一次处方医嘱的用法用量计算,如果万一药品提前用完,也是无法提前续方的。 Q:居家患者发生疼痛加重,如何应对? A:除缓控释(长效)制剂外,医生通常还会为您开具即释(短效)剂型制剂,如吗啡片、羟考酮片等;部分医院由于没有这类即释剂型,也会用一些小剂量复方制剂替代,如氨酚羟考酮等。无论哪种制剂,均可用于使用缓控释制剂疼痛临时加重的镇痛治疗。 Q:阿片复方制剂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项? A:这类制剂由小剂量阿片和非甾体镇痛药组成。属于第二阶梯镇痛用药、常见的有氨酚羟考酮、氨酚曲马多、氨酚待因、洛芬待因等。出于成分剂量相关不良反应的考虑,治疗药物通常会有极量限制。以氨酚羟考酮(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25mg、羟考酮5mg)为例,由于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制剂用于癌痛的最大日剂量是1500mg,该复方每日最多只能服用4T。换句话说,如果您每日服用4片氨酚羟考酮仍镇痛不满意,应及时复诊,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换用阿片单方制剂。 (文/ 武智渊)
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会备有一些常用的外用激素药物,比如...
你会用外用激素药吗?用错可能会加重病情!, 每家每户或多或少都会备有一些常用的外用激素药物,比如皮x平、xx松,x奈德、xx奈德等。但是如何科学使用,其实还是很有讲究的! 一、外用激素药一般有哪些分类? 皮肤科常用的外用激素药分类方法,就是按照其作用强度分为四级:超强效、强效、中效及弱效。 强 度 通用名 超强效 0.1%氟轻松乳膏、0.05%双醋二氟松软膏、 0.05%丙酸氯倍他索软膏/乳膏 强 效 0.05%卤米松乳膏、0.1%哈西奈德溶液/乳膏、 0.05%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0.05%醋酸氟轻松乳膏 中 效 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1%糠酸莫米松乳膏、0.05%丙酸氟替卡松乳膏、0.05%丁酸氯倍他松乳膏、0.1%曲安奈德乳膏/洗剂。 弱 效 1%醋酸氢化可的松乳膏、0.025%曲安奈德乳膏、0.05%地奈德乳膏。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外用激素药物? 1.不能随意选择药物强度! 激素药物在身体各部位皮肤的吸收率可是不尽相同的。吸收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黏膜>阴囊>眼睑>面部>胸背>上臂大腿>前臂小腿>手背足背>掌跖>甲。 一般皮肤吸收率越高的部位,应选用更弱效的激素;反之则选用更强效的激素。 超强效激素和强效激素适用于重度、肥厚性皮损:一般每周用药不应超过50g;连续用药不应超过2~3周;尽量不用于<12岁儿童;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一般不应在面部、乳房、阴部及皱褶部位使用。(特殊部位用药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意见) 中效激素适合轻中度皮损:可以连续应用4~6周;<12岁儿童连续使用尽量不超过2周;不应大面积长期使用。 弱效激素适用于轻度及中度皮损(包括儿童皮肤病、面部和皮肤柔嫩部位):可以短时较大面积使用,必要时可以长期使用。 2.用量有讲究 将药膏挤在成人食指最末一个指节,大约为0.5g,就是1FTU(指尖单位),可以在成人两个手掌的面积均匀涂抹一层。 年龄 面部和颈部 一侧上肢 和手 一侧下肢 和脚 前胸和腹部 后背及臀部 3-12月 1 1 1.5 1 1.5 1-3岁 1.5 1.5 2 2 3 3-6岁 1.5 2 3 3 3.5 6-10岁 2 2.5 4.5 3.5 5 10岁以上 (包括成人) 2.5 4 8 7 7 (文/ 武智渊)
口服药物后药品需要在体内经历复杂且漫长的吸收、分布、...
口服药物制剂小常识, 口服药物后药品需要在体内经历复杂且漫长的吸收、分布、代谢过程,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并被排泄。常见的口服药品种类有肠溶制剂、普通片剂/胶囊剂、液体制剂、缓释/控释制剂,种类的不同及完整性、胃肠道因素(酸碱性、动力、内容物)都可能会影响药物在胃肠道的释放。 一.为何有些药物制备成肠溶制剂? 1.对胃酸或酶不稳定的药物往往会被制成肠溶制剂,例如泮托拉唑肠溶胶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 2.对胃有刺激的药物,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 3.需要在肠道特定部位释放发挥作用的药物,例如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美沙拉秦肠溶片。 二、缓释/控释制剂与普通片剂/胶囊剂有哪些区别? 缓控释制剂是指药物进入人体后能缓慢溶解并在体内保持血液中药物浓度相对稳定的一种剂型。缓释制剂可以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控释制剂可以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此类药物在血液中药物浓度峰谷波动减小,可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毒副作用。对于代谢快的药物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缓控释制剂可以减少服药次数。而普通口服制剂在体内释放速度较快,吸收快,达到血液中药物浓度高峰时间短,维持作用时间短,药物浓度波动较大。此外,对于某些对胃肠道刺激性大的药物,通过释药速度的控制,可降低在胃肠道的局部浓度,防止或减轻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因此,在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普通口服制剂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尤其是不需要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的药物。而缓控释制剂更适用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慢性疾病人群,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哮喘等。这些疾病往往需要持续稳定的药物浓度来控制病情。 三、胃肠道因素对口服药物有哪方面影响? 1.胃肠道酸碱性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使药物处于解离或转运状态,促进或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活化与起效,例如治疗HP时三联或四联疗法中,服用PPI制剂可以提高胃内碱性,从而增强抗生素的疗效; 2.空腹或进食后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不同,会影响药物在胃内发挥作用时间和药物释放出的总浓度。如空腹服药时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约0.5h,而进食后服用伴随胃动力降低则在胃内滞留时间延长。 综上,我们在服用药品时建议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用法用量】,因其与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有密切关联,同时需要注意口服制剂服用过程,确保用药安全和疗效,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文/ 武智渊)
卤米松乳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膏,属于强效的外用糖皮质...
卤米松乳膏虽好,但不要“贪用”!, 卤米松乳膏是一种常见的外用药膏,属于强效的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很好的抗炎、抗表皮增殖、抗过敏、收缩血管和止痒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脂溢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炎、寻常型银屑病和湿疹等,因此了解它的正确使用方式非常重要。 一、卤米松乳膏怎么使用? 1.在使用卤米松乳膏时,我们首先要确保患处皮肤是清洁和干燥的。 2.然后,取适量的乳膏到棉签上,均匀地薄涂在患处,通常建议每天使用1-2次 ,但使用次数,还是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来确定。 二、使用前有要注意的事项吗? 虽然卤米松乳膏在治疗皮肤病上效果显著,但有一些使用事项我们也需要注意。 1.有些地方不能使用 这款乳膏不建议长期使用,也不建议大面积使用,更不应使用在面部、腋下等皮肤通透性高的部位,否则可能会导致皮肤刺激、瘙痒、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副作用。 2.有些皮肤病不能用 卤米松乳膏不应用于细菌、病毒或真菌性皮肤病等感染性皮肤病,以免加重病情。 3.特殊人群慎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药物过敏者在使用前一定一定要先去医院的皮肤科咨询专业的医生意见。 4.注意观察皮肤反应 在使用卤米松乳膏的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刺激、瘙痒、红斑等副作用。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建议大家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卤米松乳膏是强效激素类药物,使用时务必谨慎,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用药。 (文/ 武智渊)
首先,今天(9月25日)是国际药师日,感谢药师们用专业...
雄秃使用非那雄胺治疗的小伙伴看过来? 这些用药细节要牢记!, 首先,今天(9月25日)是国际药师日,感谢药师们用专业守护大众的用药安全,祝药师们节日快乐! 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雄秃的朋友,除了使用米诺地尔,还会经常使用一种药物就是非那雄胺。可是,同样都是吃非那雄胺,为啥有的人效果较好,有的人却收效甚微?也许是你的用药方法问题!今天就向大家介绍如何科学服用非那雄胺。 非那雄胺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服药物,用于治疗成年男性患者雄激素性脱发,通过降低头皮中的二氢睾酮浓度,能够有效减缓脱发进程,促进头发生长,减缓雄秃。 一、非那雄胺片要怎么使用? 非那雄胺片的使用非常方便,只需每天口服一片含量为1mg的药品即可。可以饭后服用,也可空腹服用。但请一定记住,每天服用的时间尽量一致,以保持稳定的药效。 但是,非那雄胺片一般要连续用药三个月或更长时间才能看到头发生长以及防止继续脱发的效果。切记不能见效就停药,若要停药,请记得去医院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哦。 二、使用非那雄胺片时需要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1.非那雄胺片不适用于女性和儿童。 2.孕妇切勿接触破损或被压碎的药片,因为对男性胎儿会有潜在的风险。若接触到,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接触的区域。 3.少数患者在使用非那雄胺后可能会出现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或射精量减少等不良反应。这些属于正常副作用,通常在停药后消失。 4.非那雄胺片主要针对的是雄激素性脱发,对于其他类型的脱发,如斑秃或休止期脱发,其效果并不明显。推荐用药前,到正规医疗机构的毛发科室明确脱发类型。 5.非那雄胺片属于处方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总的来说,非那雄胺片(1mg)是治疗男性脱发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但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并严格遵循医嘱。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合适的治疗方式,重拾自信,拥有健康的头发。 (文/ 武智渊)
药源性高血糖指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引起胰岛...
注意!这些药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药源性高血糖指药物在治疗非血糖相关性疾病时,引起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异常,导致胰岛素分泌绝对/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进而出现血糖升高、尿糖阳性。药物诱发的糖尿病也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哪些药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一、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的药物,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等)和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研究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和胰岛素抵抗增加,进而引起血糖异常。具有β1选择性和有内在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较弱。 二、噻嗪类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常用于联合治疗高血压,与普利类(ACEI)、沙坦类(ARB)类降压药物联用具有协同作用,常用药物包括氢氯噻嗪。噻嗪类利尿剂相关糖尿病由于低钾血症介导的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降低,此现象发生与药物服用剂量相关,纠正低钾血症可逆转高血糖。 三、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降脂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治疗似乎有可能小幅增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原因是他汀类药物干扰多种葡萄糖代谢途径,导致胰岛素分泌和作用降低。随机试验和观察性研究均表明,他汀类药物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和降低死亡率的益处超过了此类药物因促发糖尿病而增加的任何风险。 四、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是器官移植受者常用药物。糖尿病是肾移植后的常见并发症,器官移植后受者使用糖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环孢素、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靶蛋白(雷帕霉素)抑制剂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可能因素。 糖皮质激素造成高血糖的机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肝脏糖异生增加、脂肪组织中葡萄糖摄取受抑制,以及受体和受体后功能改变。 环孢素和他克莫司都会增加移植术后糖尿病(PTDM)的风险,这两种钙调磷酸酶抑制剂都对胰岛细胞有可逆的毒性,且可能会直接影响胰岛素表达的转录调节。 移植后,长期使用西罗莫司可能也会导致葡萄糖代谢恶化,并引起新发糖尿病。 五、抗精神病药物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使糖尿病患病风险增加3-4倍,可能导致胰岛素作用和分泌减少。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建立生活方式和糖尿病标准治疗。 此外,雄激素剥脱疗法(ADT)、生长抑素类似物、逆转录酶抑制剂等都可能引起血糖升高,总结如下表所示。 药物性糖尿病 机制 可逆性 利尿剂 胰岛素分泌和敏感性降低 是 糖皮质激素 胰岛素分泌减少,糖异生增加 是 mTOR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减少 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胰岛素抵抗 是 他汀类药物 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减少 是 抗精神病药 由于外周毒蕈碱受体的拮抗作用,胰岛素分泌和作用减少 是 雄激素剥脱疗法 (ADT) 胰岛素抵抗 是 逆转录酶抑制剂 脂肪营养不良、胰岛素抵抗和线粒体功能障碍 不 干扰素α 免疫学β细胞破坏 不 (文/ 武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