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
提素养 促健康 | 新版健康素养第5条,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条内容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5条 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目前血液无法人工合成,临床用血只能依靠健康公民的自愿无偿捐献。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无偿献血利国、利人、利己、利家人。 健康人定期、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我国现行的捐献标准为全血每次 200~400 毫升,捐献间隔期不少于6 个月;血小板每次1~2个治疗量,捐献间隔期不少于 2 周。献血后,人体造血功能会让血液很快得到补充,不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国家提倡18 周岁至55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书,有关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公民临床用血时只交付用于血液的采集、储存、分离、检验等费用;无偿献血者临床需要用血时,免交前款规定的费用;无偿献血者的配偶和直系亲属临床需要用血时,可以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免交或者减交前款规定的费用。 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公益性卫生机构。献血者应当去正规血站献血。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
提素养 促健康 | 新版健康素养第4条,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4条内容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4条 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所患的许多疾病都与环境污染有很大关系。无节制地消耗资源和污染环境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的责任。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应及时劝阻或举报。 遵守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讲究社会公德,自觉养成节约资源、不污染环境的良好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低碳、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减少资源消耗,实施垃圾分类。优先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减少一次性消费品的使用,节约用水用电,适度使用空调,践行低碳出行。 保持家居环境整洁卫生,经常打扫室内、庭院卫生,不留卫生死角。厨房、厕所无异味。垃圾日产日清,做好垃圾分类。爱护公共环境,规范饲养宠物,做好宠物粪便清理,文体娱乐活动不扰民,共同营造清洁、舒适、安静、优美的生活环境。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可能影响健康。绿色消费,低碳出行,能助力减缓气候变化。老人、儿童、孕妇、疾病患者和户外工作人员是脆弱人群,要积极关注天气预报、空气质量信息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极端天气下要更加关注基础疾病变化并及时就医,重污染天气时尽量减少或避免户外活动,高温热浪天气要尽量避暑和防止中暑,低温寒潮天气要注意保暖和防止冻伤,台风和暴雨天气要防止溺水等意外伤害。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
提素养 促健康 | 新版健康素养第3条,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3条内容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3条 主动学习健康知识,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当树立对自己健康负责的理念,建立正确健康观,积极学习健康知识与技能,践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把健康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行为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当前以慢性病为主的疾病谱背景下,在影响健康的各类因素中,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的影响最大,其贡献率占到 60%。因此,改变不健康行为,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结局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个人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 健康的生活方式既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预防控制慢性病的“四大基石”,也包括做好手卫生、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重咳嗽礼仪、开窗通风、分餐公筷、垃圾分类等预防控制传染病的文明卫生习惯,还包括规律作息、劳逸结合、充足睡眠、环境整洁、绿色出行、节约环保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中医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的总结。201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向公众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公民应学会利用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和技能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
提素养 促健康 | 新版健康素养第2条,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条内容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2条 公民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健康和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等法律都对公民健康权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条规定“自然人享有健康权。自然人的身心健康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他人的健康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多处规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行为将受到刑法制裁。《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四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尊重、保护公民的健康权。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提升公民全生命周期健康水平。国家建立健康教育制度,保障公民获得健康教育的权利,提高公民的健康素养。” 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每个人都有获取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责任。不污染环境,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危险驾驶,怀疑患有或确诊传染性疾病时做好自我管理等,都是承担健康责任、不损害他人健康的表现。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
提素养 促健康 | 新版健康素养第1条, 2024年6月是全国首个全民健康素养宣传月,主题是“提素养 促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你掌握了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条内容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24年版)第1条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预防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这个定义提示我们: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都处于良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表现为能够恰当地认识、评价自己及周围的人和事,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情绪稳定,行为有目的性,不放纵,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压力,能够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社会适应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个体应主动应对环境变化,积极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预防为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保健理念,是我国一直坚持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当前,我国面临着重大传染病和多种慢性疾病的双重威胁。新发传染病和再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慢性病患病率居高不下,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全部死因的 88.5%,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无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病,主要与个人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坚持预防为主,养成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首选策略和措施,是促进健康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
30岁以后身上的“零件”总要出点问题,尤其是女性!其中...
【健康科普】“乳腺结节”离“乳腺癌”到底有多远?, 30岁以后身上的“零件”总要出点问题,尤其是女性!其中“乳腺结节”就是体检单上的“常客”。今天为大家一次讲清乳腺结节和乳腺癌的区别。 什么是乳腺结节? 乳房是女性发育成熟的标志,承担着哺乳、孕育下一代的重要作用。 乳房内部主要是由脂肪组织和乳腺构成的,乳腺又由15~20个腺叶组成,如果说乳房是一个小花苞,那么乳腺小叶就是花瓣,乳腺导管就是花枝。 乳腺本身比较娇弱,任何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它出状况,比如:受到了感染或损伤→基因突变→不良生活习惯→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高脂高糖饮食→经常生气等。 乳腺出状况的主要表现,就是长出乳腺结节。乳腺结节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它的发生和多种因素都有关。乳腺结节并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是乳腺的包块。它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比如:乳腺脂肪坏死由于意外或手术损伤,造成乳房内脂肪坏死,沉淀形成结节。 纤维囊性变化是因为雌激素水平变化,刺激腺体和导管增大,进而形成肿块。多发于35岁以上的女性。 纤维腺瘤受雌激素、孕激素或者雌激素类药物刺激,局部乳腺组织反应过大,乳房内出现实心结节(结节一般是圆形或者扁平状,感觉像乳房内有豌豆或硬币,摸起来不会痛,多发于15-35岁的女性)。 单纯性乳腺囊肿是乳房内充满液体的囊肿,基本上都是在月经前出现,月经后消退。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晕下形成结节,伴随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或暗棕色/黄色液体,多发于45岁以上的女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恶性结节,就可能和乳腺癌有关,乳房内会形成形状不规则、边界不清楚、质地坚硬的结节。 乳腺结节离乳腺癌有多远? 每个乳腺结节长得都不一样,也不一定就能够用手摸到,如果发现阵痛、肿块、溢血等异常情况,请及时去医院检查。 如果体检查出有乳腺结节,也不要慌,这并不代表就会得乳腺癌。绝大部分乳腺结节都是良性病变,乳腺癌概率并不高,它的风险因素有: 1. 年龄: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患腺癌风险较高。 2. 边缘:乳腺结节边缘不光滑完整(模糊、成角、微小分叶、毛刺),乳腺癌风险高。 3. 硬度:乳腺恶性肿瘤的硬度,是良性肿瘤的2~3倍乳腺结节都有一定的癌变率,而乳腺癌也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只要能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非常高,保乳希望也非常大。所以发现乳腺结节要定期复查,积极治疗,防止癌变。 在触诊查出乳腺结节后,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检查:乳腺超声检查、乳腺X线检查、乳腺MRI检查(核磁共振成像)、病理组织活检。
为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
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应知应会, 为深入推进鄂尔多斯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市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及依法行政能力,市委依法治市办收集整理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应知应会》第四期,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四编 行政执法公示】 1.推行行政执法公式制度的目的? 答:行政执法公示制度重在打造“阳光政府”,主动、及时向社会公开执法信息,让行政执法在阳光下运行,接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2.什么是行政执法公示? 答:行政执法公示是指行政执法机关通过一定载体和方式,在事前、事中、事后主动向社会公众和行政相对人公开行政执法信息,自觉接受监督的活动。 3.行政执法部门公示的渠道有哪些? 答:应当通过门户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办事大厅公示栏、服务窗口等载体公开行政执法信息,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在政务网站公开本行政区域内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信息。 4.行政执法公示平台上需要录入哪些执法信息? 答:行政执法公示平台需要录入的信息包括事前公开中的执法主体、执法事项、执法流程版块。 5.事前公开包含哪些内容? 答:行政执法事前公开包括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依据、程序、救济途径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行政执法基本信息。 6.乡镇和街道应该公示哪些行政执法人员信息? 答:向社会公开本机关行政执法人员的姓名、执法证号、执法类别等信息。 7.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如何编制?答: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双随机、一公开”有关规定,编制并向社会公开本机关的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的类别、事项、对象、依据、承办机构等内容。 8.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包括哪些内容? 答: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包括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子项、检查主体、检查依据、检查方式、检查内容和备注。 9.事后公开包括哪些内容? 答:事后公开内容包括执法机关、执法对象、案件事实、执法类别、执法结论等行政执法决定信息。 10.行政执法决定作出之后多长时间内公开? 答:除法律、法规和国家另有规定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应当自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公开,其他行政执法决定信息应当自决定作出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公开。 11.已公开的行政执法决定被撤销的,应当如何处理? 答:已公开的行政执法决定被依法撤销、确认违法或者要求重新作出的,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自收到相关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撤下原行政执法决定信息。重新作出行政执法决定的,应当重新公开。 12.已到公示期的行政执法决定该如何处理? 答: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决定(结果)信息公开发布、撤销和更新机制,已到公示期的行政执法决定应当从公示网站中撤下。 13.行政执法决定公开的期限如何设置? 答: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行政执法决定的类别、重要程度,合理确定行政执法决定公开的期限。公开与社会信用信息有关的行政处罚决定时,公开的期限应当与国家规定的信用信息公开的期限相一致,即与该行政处罚决定在信用网站上的公示期限一致。 14.国家关于涉及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期如何设置? 答: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最短公示期限为三个月,最长公示期限为一年。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自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最短公示期限为六个月,最长公示期限为三年。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5.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有哪些? 答:主要是指对性质较轻、情节轻微、社会危害程度较小的违法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除涉及严重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和按简易程序做出行政处罚的信息外,原则上应认定为涉及一般失信行为的行政处罚信息。 【第五编 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 1.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在规范执法程序,通过文字、音像记录等形式,对行政执法各个环节进行记录,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 2.什么是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 答: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是指行政执法机关采取文字记录、音像记录的方式,对执法程序启动、调查取证、审查决定、送达执行等环节进行记录的活动。 3.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包括哪种方式? 答: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包括文字记录和音像记录,以文字记录为主体,以音像记录为辅助,执法记录仪记录只是音像记录方式的一种,不能认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就是执法记录仪记录。 4.音像记录设备包括哪些? 答:包括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录音笔、执法记录仪、手持执法终端、视频监控设备、无人机等。 5.音像记录适用范围有哪些? 答:对现场执法、调查取证、举行听证、留置送达和公告送达等容易引发争议的行政执法环节,应当根据实际进行音像记录;对直接涉及人身自由、生命健康、重大财产权益的现场执法活动和执法办案场所,应当进行全程音像记录。 6.音像记录重点记录哪些内容?答:现场执法环境以及行政执法人员检查、取证情况;当事人、证人、第三人等现场有关人员的体貌特征和言行举止;与行政执法相关的重要物品及其主要特征,以及其他证据;行政执法人员对有关人员、财物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情况;行政执法人员现场制作、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的情况;根据实际应当记录的其他内容。 7.行政执法程序启动环节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依职权启动的,记录执法事项来源、启动原因等情况;依申请启动的,记录执法事项的申请、补正、受理等情况。 8.音像记录中断该如何处理? 答:在进行音像记录过程中,因设备故障、天气恶劣、人为阻挠等客观原因中断记录的,重新开始记录时应当对中断原因进行语音说明;确实无法继续记录的,应当在现场执法结束后书面说明情况,并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字。 9.调查取证环节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调查取证环节应当记录行政执法人员的姓名、执法证号以及出示证件情况,询问情况,现场检查(勘验)情况,调取书证、物证以及其他证据情况,抽样取证情况,检验、检测、检疫、鉴定、评审情况,证据保全情况。 10.审查决定环节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审查决定环节应当行政执法人员的处理建议以及相关事实、证据、依据、自由裁量权适用等情况,行政执法机关执法承办机构拟作出决定情况,行政执法机关法制审核机构审核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情况,行政执法机关负责人审批决定。 11.送达执行环节应当记录哪些内容? 答:送达执行环节应当记录送达情况,当事人履行行政执法决定情况,行政强制执行情况,没收财物处理情况。 12.制作调查取证文书应当注意哪些事项? 答:调查取证文书中涉及当事人的文字记录,应当由当事人签字确认;文字记录有更改的,应当由当事人在更改处捺手印或者盖章;文字记录为多页的,当事人应当捺骑缝手印或者加盖骑缝章;当事人对文字记录拒绝签字确认的,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在相应文书中注明,并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签字。对留置送达等容易产生争议的执法环节,要纳入执法部门音像记录事项清单,进行音像记录。 13.内部审批文书记录哪些内容? 答:内部审批文书应当记录行政执法人员的承办意见和理由、审核人的审核意见、批准人批准意见,并分别载明签字日期。 14.听证文书记录哪些内容? 答:听证文书应当记录听证的全过程和听证参加人的原始发言,并由听证参加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15.延长扣押期限全过程音像记录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答:1.执法人员表明身份、出示执法证件的情况;2.当事人到场和核实其身份的情况;3.宣读延长扣押期限通知书,告知当事人理由、依据、权利和救济途径的情况;4.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情况;5.当事人签收延长扣押期限通知书的情况;6.其他需要音像记录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