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足“专+精”,抓改革聚特色,着力推进旗域医疗高质量发展。一是“十五五”规划编制要有大动作。要科学制定“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规划,切实谋划一批有普惠性成效、可以推动资源配置和投入向健康领域倾斜、能够让全旗群众可感可及的卫生健康工程项目。二是公立医院改革要有大作为。以全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六大提升行动计划为抓手,立体式推动全旗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同时在完善收费机制、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推动公立医院晋位升级等方面,继续发力,更好地体现公益性。三是医共体建设要有大突破。建设医共体医防融合、远程会诊中心和智慧120中心,优化医共体云平台功能性能,确保医疗数据准确、实时传输共享,全力提高医疗服务协同效率。深化“1743”医共体建设模式,加快构建分级诊疗服务新格局,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推动乌审旗县域医共体建设达到国家建设标准。
二、立足“强+优”,筑根基提效能,着力增强医疗基础服务能力。一是医联体建设要稳步推进。抓好鄂尔多斯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计划这个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机遇期,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强京蒙协作,推动人民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展骨科、血液科、医美科合作,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开展口腔科合作,提升重点学科能力。深化区域合作,继续深化第二、第三人民医院与榆林市第一医院医联体合作,支持妇幼保健院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开展妇产科、儿科合作,蒙医综合医院与山东省中医院开展中医药(蒙医药)研究,要在增加协作医院数量、稳定专家出诊频次上拿实招,在新技术、新项目等空白领域全面突破。二是学科建设要快马加鞭。旗蒙医综合医院要打造康复科、心身医学科、呼吸科等旗级重点学科,旗人民医院新开设医疗美容科、肾内科,补齐乌审旗医疗空白。依托医共体、医联体,每月邀请学科带头人及科研工作者进行学术讲授与学术交流,提升专业素养与科研水平。三是卫健人才队伍建设要久久为功。通过“刚性+柔性”引进、“组团式帮扶”、外出培训交流等方式,拓展与北京、西安等地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合作交流,积极引才育才,夯实人才支撑。多措并举引进“好院长”“好医生”,大力引进符合条件的高层次银龄人才重新返回医疗一线。出台卫健领域“乌审名医”评选办法,成立3家名医工作室,引进高层次及紧缺人才15人,招聘专业技术人员50人,补充2名乡村医生,评选优秀人才54人。并鼓励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选派30-50名青年骨干到各合作三甲医院长期学习,医共体各分院选派1-2名医务人员到医共体总院进修学习。要在人才梯队建设和专业人才布局上取得成果,在品牌影响力和宣传报道上进一步发力,持续地满足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品质医疗服务的需求,降低旗内患者外转率,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四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要奋力提升。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呼吉尔特卫生院、人民医院二期住院部、第二人民医院二期综合楼和职工宿舍楼建设项目手续办理进度。鼓励公立医院医护人员到基层服务,推进“名医”下沉苏木镇开展惠民诊疗服务,进行绩效考核并与职称评定等挂钩,提高下沉人员积极性。多渠道扩充优化乡村医生队伍,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完善落实基层待遇保障政策。强化基层6S管理,探索家庭医生签约拓展服务,推进基层便民惠民举措。全面建立村级巡回医疗服务模式,实施流动的医院项目,分2年为全旗20个服务半径较大、人口居住分散的嘎查村卫生室配备流动医疗服务车,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继续做好巩固拓展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三、立足“稳+细”,重保障创示范,着力深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一是建立健全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预警监测体系。持续推进疾控机构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应急处置、宣传教育、卫生监督等核心职能提升。强化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实现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携行化、后勤保障化。要建立健全与农牧、气象等部门信息互通共享、联动协同工作机制,共同开展鼠疫、布病等人畜共患病的重点传染病风险评估和防控演练,促进构建社会共治格局。二是推进落实慢性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实质性开展好“体重管理年”活动,建立旗、镇(苏木)、村(社区)三级联动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服务体系,提升慢病治疗率、控制率,创成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进一步促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推动静心园专科医院、新康中医院、众康中医院3家二级以上民营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公共卫生科,创建自治区级县域医防融合试点。三是深入实施健康乌审行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加大优质健康科普服务供给,引导群众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进一步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深化职业病危害监测和治理,积极开展“职业健康达人”评选。深入开展校园、企业等重点场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指导工作,统筹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加强国家基层药品联动管理机制试点建设,不断提升基层药品配备和使用能力。
四、立足“传+创”,精医道焕华光,着力促进中医药(蒙医药)创新发展。一是坚持中医(蒙医)文化传承不松懈。要持续挖掘乌审本土名医,加大对旗域内民间中医(蒙医)传统技术传承创新力度,进一步推广中医药(蒙医药)适宜技术,扩大确有特长门诊诊疗项目和服务范围,发挥中医药(蒙医药)“治未病”和疾病康复作用。二是坚持中医药(蒙医药)服务能力提升不松劲。加快推进自治区级中医(蒙医)优势专科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医(蒙医)临床疗效,彰显中医药(蒙医药)特色优势。延伸共享蒙药房服务触角,新增5个嘎查村卫生室共享蒙药房,实现区域优质蒙药服务资源共享。三是坚持中医(蒙医)康旅产业发展不懈怠。要打造乌审生态康养旅游品牌,延伸“医疗+康养+旅游”产业链。以蒙医心身医学康养中心为龙头,通过纳贡毕力格心身互动疗法吸引各地群众前来体验集蒙医治未病、养生膳食、心灵疗愈等一站式康养服务;借力陶尔庙“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招牌,以五味阿尔汕疗术(五味甘露药浴疗法)为特色,建设陶尔庙蒙医馆,打通绿色康旅链条;研发推广蒙医药特色文创产品,促进蒙医药跨界发展。
(五)立足“育+养”,扛责任促担当,着力提高“一老一小”幸福指数。一是全力落实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落实好市级二孩、三孩补贴政策,对普惠托育机构给予适当运营补助,协调落实好托育机构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照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等政策。二是有效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统筹争取资金、盘活闲置资源,实施“234—‘乌’忧宝贝计划”(2个落实:落实办托支持措施、落实入托支持措施,3个强化:强化监督管理、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强化智慧化建设,4个坚持:公办引领、托幼一体化发展、便民托育、多方合力),加快推进公立幼儿园“托幼一体化”进程,高质量完成建设2所公立托育机构和1所科学育儿指导中心的目标任务。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新建2个“萌宝驿站”,逐步完善“15分钟社区托育服务圈”。三是积极延伸医养结合服务产业链。深入推进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在全市率先开展蒙西医结合安宁疗护服务,以DSA血管机为基础,开展肿瘤微创介入项目,实现全生命周期“最后一公里”医养结合服务。四是大力提升儿童医疗服务水平。抓住2025—2027年“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契机,聚焦增强儿科服务供给、建设精神疾病临床重点专科、扩展服务内容等方面,扩人员、提能力、上水平。旗妇幼保健院要加快推进儿童康复能力建设改造项目,解决儿童运动障碍、发育迟缓等问题,全方位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五是巩固强化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建设。启动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创建工作。提高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管理水平,提高“新生儿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结率。启动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诊断能力建设、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六是扎实做细民生实事。各医疗卫生健康机构要层层落实国家、自治区和市级为民办实事的要求,持续实施适龄妇女两癌防治工作,按期完成结直肠癌、0-6岁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两癌四高”筛查等民生实事。结合实际真正做一些让群众有切实获得感的实事,全面推广“夜间、午间、便民门诊”“互联网+护理服务”等便民就医举措,加强“互联网医院”推广应用,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可负担的医疗卫生服务。
(文/ 朱志霖 杨俊娥)